•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内蒙古新闻 > 一座为马铃薯而建的博物馆在察右前旗试运营
  • 一座为马铃薯而建的博物馆在察右前旗试运营

    时间:2019-03-14 15:52:37  来源: 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作者:

    乌兰察布市有着悠久的马铃薯种植历史,种植面积及鲜薯年产量均居全国地市级首位。2009年3月,乌兰察布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都”。日前,在察哈尔右翼前旗,一座由京蒙合作专门为马铃薯而建的博物馆开始试运营。

    中国薯都马铃薯博物馆位于察右前旗京蒙产业园区,由北京房山企业——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凯达公司(项目落地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博物馆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是一个融合展览、科普、体验、互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

    高高矗立的檐角,透明宽敞的幕墙,走进博物馆一楼大厅,从人类最早发现马铃薯到用马铃薯制作出各种美味,一幅幅承载马铃薯历史与文化的图片,如同画卷般徐徐展开,再搭配以声光电的展示手段,带游客进入了一个奇妙的马铃薯知识殿堂。

    向前走,一组马铃薯从发芽生长到开花结果的实物模型吸引了游客的眼球。借助3D打印技术,可以看到立体的马铃薯的生长全过程,如此直观地呈现,让人们欣喜不已,流连忘返。

    马铃薯产业以其固有的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乌兰察布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展厅的后半部分集中展示了乌兰察布马铃薯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品牌价值,对于游客了解乌兰察布,进一步提升乌兰察布马铃薯知名度、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步入二楼,代理馆长、智能语音讲解机器人“优友”就热情地迎了上来。一段萌萌的自我介绍后,优友”开始带“领大家参观。体感互动、知识问答、VR实验室……二层将单纯的文史类博物馆转变为了更具参与性和知识性的综合型博物馆,可以使游客与馆区设置进行很好的互动,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马铃薯历史文化信息。当然,游客还可以在马铃薯主题餐厅制作“美食”,在虚拟驾驶器上进行“收获马铃薯”游戏,极具趣味性和体验性。

    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张杨介绍,博物馆专门聘请了中国顶尖设计师进行设计,一楼以马铃薯文化展示为主,二楼以科普示范、互动为主,集中展示马铃薯的发展历程、营养价值、种植加工,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在乌兰察布建设‘中国薯都马铃薯博物馆’,主要是为了铸就‘薯都’文化灵魂载体,积淀‘薯都’文化底蕴,用文化引领马铃薯产业发展,推动乌兰察布文化、旅游业发展,从而以马铃薯文化扶贫,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持续增收奔小康。”张杨介绍,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响应京蒙帮扶号召,至今投资了5亿元在乌兰察布市建设马铃薯国际一流生产线。本着“科技支撑、文化引领”的发展理念,将世界前沿的加工技术、先进的加工设备与乌兰察布的区域优势相结合,实现科技支撑,同时通过这座博物馆以及科普观光走廊宣传马铃薯文化,实现文化引领,宣传马铃薯文化,将“中国薯都”这张名片推广至全国甚至全世界。

    察右前旗黄旗海镇村民刘义存感慨地说:“种了一辈子马铃薯,想也不敢想在家门口建起了一座马铃薯博物馆,参观的人多了,我们乌兰察布马铃薯的知名度就越响,销路自然也越宽,种植户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对对,中国薯都马铃薯博物馆正式开馆后,游客就会渐渐多起来,到时可以顺道来我们周边的村子转转,在采摘园采摘新鲜的蔬果,在农家乐品尝地道的土豆宴,对于促进我们当地旅游和经济发展肯定会有帮助!”同行的宝音附和道。

    记者了解到,中国薯都马铃薯博物馆将于今年8月正式面向市民免费开放,前期该馆已开展了一系列以马铃薯文化为主题的宣传及科普活动,目前正在积极申请自治区级科普示范基地。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