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内蒙古新闻 >  鄂尔多斯人的性格
  • 鄂尔多斯人的性格

    时间:2019-03-15 22:46:41  来源: 鄂尔多斯发布  作者:

    发布君发现,鄂尔多斯可真是高手在民间啊,很多本土创作者在文艺创作、影视制作等多方面都展现出较高水平,一些作品更是在创新创意、策划设计上表现突出,彰显出了时代精神和蒙元文化的地方特色。

    咱鄂尔多斯创作氛围如此活跃,怎么能不给本土文学艺术领域的大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呢!

    这不,鄂尔多斯发布与关注鄂尔多斯的文学艺术创作大咖们联合推出《我的原创》栏目,无论是歌曲、摄影、散文、视频等等其他各种形式,只要是讲述鄂尔多斯故事的原创作品都可以来投稿!作品一经选用,将在鄂尔多斯发布微博、微信、客户端、今日头条等平台进行全网推广!

    无论是业余作者还是专业团队,《我的原创》栏目都是最适合展示鄂尔多斯原创作品的平台,欢迎广大创作者踊跃投稿!展示你的才华,释放的你风采!

    P.S.近期发布君收到大量投稿,无暇一一回复,需要进一步修改的稿件我们会通过电话或邮件通知,无回复即好消息~请耐心等待并持续关注鄂尔多斯发布每日推送!

    鄂尔多斯人的性格

    作者/奇宇星

    接触过的人都说鄂尔多斯人好打交道,经常说起的就是厚道,诚信。要赢得这名声可不容易,要看你如何做人做事,靠话术是不行的。大道至简,大巧若拙,这方土地的原始风貌造就了民风的不事雕琢。鄂尔多斯人口少,在外地的人更少,这一方人的好就有些“外人有所不知”。作为土生土长的鄂尔多斯人,就由我来剖析下鄂尔多斯人的性格。

    鄂尔多斯人主要是土生土长的蒙古族和晋、陕移民的后代,蒙汉文化在此交融,产生的不是隔阂而是互相欣赏:本地蒙古人会说晋语,爱吃焖面烩菜;本地汉人同样豪爽大方,喜欢牧马放羊。鄂尔多斯人并不是无根的游民,在被黄河几字湾围成的这片土地上,祖先们怀揣着梦想在这里生根发芽,经过一代代人的辛勤浇灌,最终枝繁叶茂,形成鄂尔多斯特有的文化和认同。

    鄂尔多斯人热情善良。不同于祖辈都生活在大城市的人群,鄂尔多斯城市化起步的晚,从牧区搬到城市也就是两三代之间的事,城市不大,开车几十分钟就是荒野和草原,因此就像空气中常年混杂着的泥土和芳草气味,这方人的性格也带着自然的纯良本真。祖辈逐水草而居的生活让人不由得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长而寒冷的冬季,缺水的环境,稀少的人烟,使得在草原上互帮互助成为生存的法则。我们都希望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有人帮助一把,因此都会竭其所能的帮助那些经过的赶路人。有客人到来,主人会拿出最好的酒,最好的肉,用最大的热情招待,不为别的,相逢和给与本身就是件开心的事。

    鄂尔多斯人慷慨重情义。“过日子不得不仔细,请人不得不大方”即使在过去艰难的日子里,鄂尔多斯人宁愿自己吃点苦,为人处世上也不能失了礼数。近些年老天爷赏饭吃,靠着土地的馈赠,鄂尔多斯也“扬眉吐气”了一把。经济发展迅速,购买力水涨船高,鄂尔多斯人的金钱观更加豁达。虽然有时候难免有人吃相难看,鄂尔多斯人面对这些往往从不计较——不愿意为了小利而伤了和气。在这一点上很像老北京人,事情要办得漂亮,任谁都挑不出不是来,讲究个有里儿、有面儿。鄂尔多斯人判断你这人值不值得交往并不是看你能说会道会钻营,而要看你办事体不体面公不公道。人生在世,有些人是为了名,为了利,鄂尔多斯人多数是为了情,为了义——这情义最后变成了家风,民风流传下去。

    鄂尔多斯人敦厚讲道义。鄂尔多斯人恋家,这一方面因为浓厚的乡土情结,另一方面在于民风的质朴敦厚。从明代开始的走西口早已尘埃落定,无论蒙古族还是汉族家庭都是枝繁叶茂的大家庭。鄂尔多斯人守着祖上传下来的家风,或者说一种秩序和规则:你可以穷而没本事,但不能不公道不正气。破坏规则的人是要被敬而远之的。从小时候交朋友到长大谈婚论嫁,人们首先要打听你家是不是正气,只有良好的家风才能教育出有道德的人,这是人际交往的前提。牛根生曾说过:“小胜凭智,大胜靠德”,从眼前上看你道德高尚不免要受些损失,往长远看你公道正派别人和你不取心愿意深交。“以德服人”的鄂尔多斯人天然带着一种古风,就像生活在礼崩乐坏之前的“黄金时代”。这得益于鄂尔多斯人口流动性小,本地人对规则的保护对名誉的爱惜。鄂尔多斯人话不多,直性子,似乎个个都是性情中人。与人交往中生怕对方吃亏,一旦认定你愿意与你掏心掏肺,一旦你掏心掏肺我就可死而不可怨了。在我看来这是最温柔最有情有义的一群人。近些年,来鄂尔多斯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但多数对这种民风也是十分认可,愿意遵守并捍卫规则。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鄂尔多斯人的性格是千百年来适应自然社会的结果,我们在保留菁华的同时,同时也要看到短处和不足。比如注重传统而变通不足,太过于保守等等。我们的传统饮食主要是主食和肉类,蔬果摄入比例不足,这和过去的自然条件有关。如今,都9102年了,我们在品味祖先馈赠的同时,更要追根溯源,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子,知道自己从何而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