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内蒙古新闻 > 民调显示:百姓期盼更放心的消费环境
  • 民调显示:百姓期盼更放心的消费环境

    时间:2019-03-23 23:15:58  来源: 包头日报  作者:

    “3·15”消费者权益日前,包头市政府民意调查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信用让消费更放心3·15消费者权益保护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系统(CATI)进行随机抽样,全市范围内完成有效问卷1532份。

    调查显示,发生在消费领域的假冒伪劣、掺杂使假、支付风险、信息泄露、霸王条款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经营者信用缺失的现状仍然客观存在,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消费热情,制约着全市消费健康发展。调查表明,有52.6%的受访者表示在购买商品或介绍服务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过侵害,百姓期盼更放心的消费环境。

    “虚假宣传”成主要侵权行为

    调查发现,“虚假宣传”、“虚假广告”仍然是市民最深恶痛绝的消费问题。调查显示:62.2%的受访者认为当前“虚假宣传”仍然是最普遍的侵权行为。65.7%的受访者则认为“虚假广告宣传”是日常消费中遇到的最多的经营失信问题。虚假宣传涉及最多的是保健品、医疗医药、房屋买卖、装修等领域。

    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备受关注

    调查显示,有75.8%的受访者认为最应该加强对老年人消费的权益保护。近年来,由于老年人防护意识差、辨别能力低等原因,许多不良商家盯上了老年消费这块“沃土”,针对老年消费的侵权行为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许多老年人购买诸如所谓的保健品、保健药、投资理财等上当受骗,不仅经济上受到损失,而且心理、健康方面遭受严重伤害。

    邮购、网购更容易遭受消费侵权

    由于邮购、网络购物等方式虚拟空间较大,更容易遭受消费侵权。调查显示,61.4%的受访者表示从邮购、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电话购物等渠道遭遇过假冒伪劣商品。同时69.2%的受访者认为,与实体店相比,网购更容易发生假冒伪劣商品现象。还有26.9%的受访者表示,由于维权程序复杂,费时费力,从邮购、网络购物等渠道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后,选择了忍气吞声、不了了之。

    信息泄露成扰民“顽疾”

    调查显示,48.9%的受访者认为信息泄露是当前侵权行为中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22.4%的受访者在春节期间遭遇到了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受访者表示,目前已经到了对个人信息进行全面、严格立法保护的时候了,一些无良商家不守职业道德,随意泄露或贩卖客户信息,骚扰欺诈消费者,对这种行为必须给予严惩。

    假冒伪劣商品后患无穷

    杜绝假冒伪劣商品是迈向高质量消费市场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积极推动中高端消费形成新动能。而假冒伪劣商品不仅严重侵害老百姓利益,而且阻碍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影响消费预期和心理。调查显示,35.8%的受访者对假冒伪劣商品高度关注,尤其是食品服装、住房装修、医疗医药、汽车产品、旅游休闲等行业,成为了假冒伪劣泛滥的重灾区。

    价格欺诈损害消费者信心

    价格欺诈是消费领域比较突出的失信行为。调查显示:34.6%的受访者表示对价格欺诈这种失信行为非常反感。另有51.6%的消费者在春节期间遇到了商品价格欺诈的问题,72.1%的受访者认为应对价格欺诈等不良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屡禁不止

    市场上少数不良商家、小贩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现象时有发生,给消费者造成了各种损失。调查显示:有44.6%的受访者表示经历过“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现象,有77%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建立不法商贩和企业曝光黑名单,使违规违法者受到应有的惩罚。

    期盼加大对违法商家的处罚

    调查发现,当前,对违法商家的处罚力度过小,是造成目前市场上失信企业和商家有增无减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81.9%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大对违法商家的处罚力度,使其承担严重后果,对失信行为望而却步,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失信行为,从而净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