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内蒙古新闻 > 大湖精灵 ——全媒体记者徒步环乌梁素海采访活动纪行(二)
  • 大湖精灵 ——全媒体记者徒步环乌梁素海采访活动纪行(二)

    时间:2019-03-23 23:24:39  来源: 巴彦淖尔市政府  作者:

    定格

    绿颈鸭

    灰鹭

    天气晴好的春日里,疣鼻天鹅、灰雁、遗鸥、白骨顶等鸟儿轻盈地掠过白茫茫的冰面、幽蓝的湖水和金黄的苇丛,调皮地划出一道道不规则的弧线。那一抹抹曼妙的身影,时刻牵动着人们的心弦。2018年,迁徙经过乌梁素海和在乌梁素海繁殖的鸟类有260多种,数量超过了600万只。  3月19日,巴彦淖尔日报社践行“四力”全媒体记者行动·乌梁素海徒步环湖采访活动团队来到乌梁素海水禽自然区保护管理站,走近这些美丽的精灵和守护它们的人。  600万只鸟儿的天堂  这些天,正是乌梁素海水禽自然区保护管理站最忙的时候。从2月中旬开始,一些鸭类、雁类、鹭类候鸟“先头部队”陆续飞抵乌梁素海,在芦苇地筑巢安家。目前已经有几十万只白骨顶、100多只疣鼻天鹅、11只灰雁回到了乌梁素海。  据管理站站长马海明介绍,2018年,迁徙经过乌梁素海和在乌梁素海繁殖的鸟类有260多种,包括一级保护动物10余种、二级保护动物40余种,数量超过了600万只。其中,疣鼻天鹅数量从2000年的200余只增加到现在的近千只,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  “你们看,那两只就是在咱们乌梁素海繁衍的灰雁家族的成员,它们已经习惯来站里觅食啦。”3月19日,在乌梁素海水禽自然区保护管理站楼后的方形水塘边,马海明指着水塘中的两只浅灰羽毛细长腿的鸟儿对记者这样说,语气中透着些许骄傲。灰雁旁边,4只受管理站救助饲养的天鹅和几只野生绿颈鸭悠闲地嬉戏。  关于这些灰雁,马海明说有个动人的小故事。2016年初,管理站发现并救助了8只灰雁。经过精心饲养和治疗,灰雁恢复了健康。“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灰雁从芦苇丛里领出来十几只鸟宝宝。因为灰雁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已经好多年没有留居乌梁素海,更是没有在乌梁素海繁衍的记录,所以看到灰雁宝宝大家特别高兴!”谈到第一次发现小灰雁时的场景,马海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让他没想到的是,更大的惊喜还在后头:第二年开春,那些受过救助的灰雁居然带着孩子们又回到了乌梁素海!它们就像被家长宠着的孩子,一早飞回管理站觅食,吃饱喝足再飞回湖区嬉戏、休息。这些灰雁在乌梁素海组建家庭、繁衍后代,族群不断壮大,到2018年已经增加到67只。灰雁的回迁,也表明乌梁素海的水质有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  同样密切关注候鸟的还有乌梁素海湿地保护区原管护员张长龙。“鸟长”“鸟导”“鸟哥”……张长龙究竟被人们冠上多少个外号,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外号都与乌梁素海的候鸟有关。  1955年,3岁的张长龙随家人迁居乌梁素海。从小在水边长大,张长龙对乌梁素海的鸟儿们有着很深的感情。1998年,张长龙成为一名乌梁素海湿地保护区管护员。他坚持常年记录这些鸟儿的生活习性,就算退休也没有停止。一开始,他将重点放在疣鼻天鹅的筑巢、产卵、孵化和哺育上,后来随着来留居和歇脚的鸟儿越来越多,他的观察笔记也越记越厚,这一记就是20年。  谈起疣鼻天鹅在乌梁素海留居,张长龙很有感触地说:“疣鼻天鹅是特别讲究的一种鸟,它们对水质和搭窝材料的要求都非常高,比如每年它们回来后都会重新搭窝,就是为了后代的生活环境足够干净。”张长龙说,乌梁素海的鸟儿种类还在增加,他会一直把观察笔记记录下去。  日趋完善的鸟类保护体系  “浩瀚红柳海,鱼跃芦苇青。白云蓝天系,绿水映日红。明珠嵌塞外,湿地戈壁生。 天鹅乡愁恋,立冬忘迁程。”  “你看,这就是咱们乌梁素海现在的真实写照,经常到沿岸走一走,看看美景、拍拍飞鸟,感觉神清气爽!”李爱民向记者展示自己的诗作时,满是对乌梁素海美景的自豪。  上世纪90年代,为了改善乌梁素海的整体水质、保护流域生物多样性,中国、挪威、瑞典科技人员共同组建了“综合治理乌梁素海科研项目”课题组,时任乌梁素海渔场副场长的李爱民是其中一员。“当时来了不少外国专家,咱们本地也配套了研究人员和资金,这个项目一共持续了10年,对乌梁素海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也形成了许多成果。这些研究成果至今对乌梁素海的治理还有参考价值。”李爱民说。  李爱民是第一批乌梁素海的兵团战士,也是第一批从兵团推荐入学的大学生。那时,李爱民有过很多机会离开乌梁素海,到更好的地方、更好的岗位去,可是他选择了留下来。“乌梁素海是我的家,我学成归来就是要把它建设得更好,这是我的初心。”毕业后,回到乌梁素海工作的李爱民全身心投入到乌梁素海的建设当中。作为乌梁素海的“百事通”,如今69岁的他仍保持着一颗对湖区的赤诚之心,为乌梁素海更美好的明天贡献力量。  而作为管护员的张长龙常年划着一艘小木船穿梭在芦苇丛中,制止不法分子伤害鸟类的行为,经常会遇到抗拒管理的事,个别态度嚣张的盗猎者甚至会殴打恐吓他们。“你说碰上拿火枪的威胁你,怕不怕?肯定怕。但是怕也得干下去,保护这些鸟儿是我的职责。”张长龙语气坚定地对记者说。  经过管理部门和湖区群众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乌梁素海鸟类保护体系已经建立并日趋完善:相关管理部门专门划定了鸟类筑巢、产卵核心区,禁止人类活动干扰;建立固定监测点、巡查路线,采取专人巡护、定期监测等措施监护鸟类栖息、繁殖情况;每年5月至7月,保护区都实行季节性禁渔措施,尤其对核心区和缓冲区进行重点管控,给候鸟营造适宜、安全的栖息环境。  说不尽的人鸟缘  说起乌梁素海的鸟,张长龙滔滔不绝。常年待在鸟儿中间,他练就了一手绝活儿——能通过观察大概判断出天鹅的孵化时间,甚至还能招呼其中的一些来到自己身边。“长期观察,你就能根据天鹅下蛋的时间算好孵化期,八九不离十。”张长龙说。至于能召唤天鹅,张长龙说那是因为有的天鹅曾经被他救助过,所以认识他、相信他;还有一部分天鹅是在他观察期间孵化的,天鹅、雁类都有一个很有趣的习性叫“一眼为母”,第一眼看见谁就认为谁是妈妈,即使被大天鹅抚养长大也会认识“妈妈”。张长龙笑着说:“有时候观察完了我还得偷偷离开,不能惊动小天鹅,要不它们会下水追上来,那就难办啦!”  每年南迁和北回的时候,鸟儿们的安危,深深牵动着管理站工作人员的心。保护站给最早受救助的两只灰雁安装了颈环式鸟类卫星跟踪器,通过环球追踪APP对灰雁进行卫星定位飞行轨迹追踪,与灰雁南迁的目的地——2000多公里外的湖南岳阳的候鸟保护部门及志愿者建立了长期紧密的联系。“这些候鸟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知道它们去了哪儿、路上安全,我们心里就踏实了。”马海明这样说。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记录、一路感动,于点滴之间、细微之处,我们见证了人类与鸟儿之间深厚的情谊。直到记者离开前,马海明还时不时拿出手机,看看那两只灰雁的飞行轨迹,估算着他们还有多久能回到这里,嘴里念叨着:“现在已经到鄂尔多斯啦,马上就到家了,你们可要平平安安的啊。”斜阳、湖水、飞鸟、还有人们的牵挂,共同绘就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全媒体记者 王紫丁/文 高晓龙 胡东育/图)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