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用工问题,阿盟人社部门多措并举,强化政策配套,加强部门联动,深化机制激励,释放平台活力,有效促进了园区劳动就业提质增效和跨区域人才交流合作,优势互补。
一是强化人才政策引导。全面落实《阿拉善盟人才引进和流动管理实施办法》,充分释放科研支持、岗位待遇、生活保障、编制职称、购房补贴、户籍管理等6个方面33项优厚人才政策的吸引力,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出成效,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政策支撑。同时,制定了《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共服务积分管理办法》等政策,并按照《阿拉善盟人才开发指引》(阿拉善盟人才白皮书)与《阿拉善盟人才开发指引》(阿拉善盟人才蓝皮书),引导各类人才按需流动高效配置。
二是强化人才交流合作。人社部门主动作为,“走出去”与内蒙古赤峰、乌兰察布、乌海及甘肃临夏、金昌、会宁和民勤等地区频繁互访交流,并签订人才交流协议。同时,通过新媒体发布求职信息、开展项目信息对接、举办劳务协作大型招聘会、“劳务技能培训输出”扶贫车间等方式为企业开展定向岗位招录,取得较好效果。在高新区设立了人才公寓,为引进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和中转服务;建立了合作地区人才就业工作服务站,对劳务输转人员在法律维权、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缴纳、退休人员管理等方面实行全方位动态服务。2018年,引进各类急需人才2000余人,同比增长211%。区内从业人员由2018年的8200人增加至9100人,从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引进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急需的优秀人才200余人。解决乌海地区工矿企业下岗职工和困难群体就业3300余人,鼓励企业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2740人,有效缓解了园区企业“用工难”问题。
三是强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分析高新区企业与技术工人结构类型,依托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对企业开展定向订单人才培养,并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拓宽了急需专业的培训力度。积极开展政校企合作,通过采取订单签约、挂名培养等方式共为园区输送人才185人。
四是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引导高新区持续加大教育、医疗等民生工作,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与本地居民均等的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多渠道筹资1.5亿元建设了乌斯太中学、蒙古族幼儿园、档案图书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学校体育馆等一批民生工程,面向全国招聘校(园)长2名和引进急需教师30名,全年新增入校学生近400人,同比增长16.5%。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强化与宁医大附院等知名医院的交流合作,柔性引进50余名高层次专家团队开展日常门诊及“无假日”医院诊疗,综合医疗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就业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五是强化人才就业大数据平台建设。针对园区吸纳就业短板和薄弱环节,结合人才需求实际,积极推进人才大数据平台建设。依托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居住证制度与人才交流机制相结合,将流动人口积分值与享受社会公共服务挂钩,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同城公共服务待遇。通过劳动用工备案、企业红黑榜发布、和谐劳动关系管理等制度对企业人员流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使企业用工“引得进、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