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青海新闻 > 【十九大精神在基层 百名记者一线行】奏响产业发展曲 铺出农民致富路
  • 【十九大精神在基层 百名记者一线行】奏响产业发展曲 铺出农民致富路

    时间:2017-12-02 17:24:24  来源:  作者: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实习记者 陈郁 摄影报道)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近年来,海东市将‘树品牌、上档次,创效益、增收入’作为做大做强劳务经济的重要举措,不断强化劳务品牌建设。在辐射带动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截至目前,海东市共向省内外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4.8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7.1亿元,劳务人均收入8766元。

      “彩虹五金”让匠人走出大山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张国仓家,干净整洁的四合院,土暖气、自来水一应俱全,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刚从铺子回家的张国仓告诉记者,他的“五金”铺发展至今已21年,固定资产已达到150万元。

      在互助县西北部的五峰镇,优美的环境、宜人的气候养育了勤劳质朴的人们。五峰人思想开明,古时艺人收徒既注重血源关系也注重品德和才智。张国仓、张顺仓兄弟就是他们的突出代表。90年代末,张氏兄弟创办顺仓焊接铺。主要生产铁大门、烤箱、铁艺围栏等铁制品加工,发展至今已21年,现有工作人员13名,固定资产已达到150万元。陈家台村瑞瑞门业陈生瑞也是五峰铁艺匠人的代表之一,创办于2015年,固定资产也已经达到60余万元,现有固定工作人员10名, 2014年累计生产铁大门1200合,烤箱360余具,年经济效益达到36万元。

      如今,走在五峰的大街小巷,可以看到许多铁艺加工的小作坊,他们年纯收一般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据不完全统计,整个五峰铁艺加工产业总的年销售额在2000万左右。五峰镇境内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铁艺加工实体店29家,合计年生产铁制品面积达到21954平方米,产品主要以铁大门、铁凳子、烤箱、铁艺围栏、广告牌、防盗网、镀锌梯子、牛羊槽为主,而铁大门占到了产品总量的85%,固定资产达到840万元,年经济效益达到2230万元。在五峰,相当一部分掌握板金、喷漆、电焊、管道焊接等工种技能的人走出大山,成为省内外各建筑工地的生力军。同时也成为互助县又一新的劳务品牌——“彩虹五金”。

    “宁巴石匠”承建的藏式建筑别墅

      巧夺天工的“非遗”艺术奇葩

      在循化,除了精致绝伦的撒拉艳姑刺绣,值得一提的还有道帏藏族乡宁巴村的石匠。宁巴村的男子素有从事藏式建筑的传统,而设计精妙、技术精湛的石墙工艺深受青、藏、川、甘等地群众的广泛赞誉,有“宁巴的石匠、同仁的花匠、白塔寺的木匠”美称。

      宁巴村每家都有男子从事砌墙工作。宁巴石匠藏式砌墙建筑队于1982年开始承建和修复青、甘、川等多地的藏式寺院和佛塔建筑,此技艺以口耳相传、手把手教的方式沿袭下来,加上当地人在此基础上长期实践摸索形成的技法。至今累计完成650座藏式寺院和佛塔建筑工程,每年带动就业3000多人,创造经济价值达1.75亿余元,建筑技艺超群,赢得了自己的品牌。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藏式建筑垒石砌墙技艺。

      为了保护和传承藏式垒石砌墙技艺及藏式建筑传统文化, 2016年青海藏建公司创始人带领宁巴藏式砌墙建筑队注册成立了青海藏建藏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致力于钻研藏式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更好地结合,从建筑力学角度,进一步提高藏式建筑质量,优化建筑流程,提升建筑进度。既与时俱进,又保留原有藏式建筑的独特性。以工匠精神打造具有现代性、民族性和地方性等诸多特色的建筑精品。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