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新疆新闻 > 砥砺奋进的五年:用心守护“地球之肾"
  • 砥砺奋进的五年:用心守护“地球之肾"

    时间:2017-08-21 16:48:12  来源:新疆经济报  作者:何玲张晨暄张丽霞

    喀什市小亚郎生态湿地公园初具规模”

    □亚心网记者何玲

    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独特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它在全球生态平衡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有着“地球之肾”的美名。

    在喀什市东城新区的中心区,小亚郎生态湿地公园成为喀什市的一块“宝地”。

    走进喀什市小亚郎生态湿地公园,公园内水波荡漾、水草丰美,成为喀什市一道亮丽风景线。正值夏季,每到傍晚,这里成为喀什市民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小孩子们三三两两地在此玩耍,大人休闲惬意地在此聊天,老人三五成群地在此健身,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

    曾经这里还是一片荒地,水资源也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

    2014年,小亚郎生态湿地公园作为喀什市重点项目之一正式动工建设。该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5.6平方公里,北至华电路、南至吐曼河、西至小亚郎规划道路、东至瓦普东路。其中,游湖约2.8平方公里,占整个湿地公园用地面积的50%左右,沿湖道路长约9.5公里。湿地公园项目还包括生态停车场、公园道路工程、堤坝、市政配套管线工程(给排水、电气、通信、燃气、供热等)、亮化等建设内容,总投资近5亿元。

    此前,小亚郎生态湿地公园项目部负责人安钢介绍,湿地是天然的蓄水库,可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同时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湿地公园是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城市生态湿地公园还是城市周边最具美学和生态价值的自然板块之一,是城市特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城市旅游业的重要载体。

    据了解,近年来,喀什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发展理念,努力实现“天蓝、地绿、岸洁、水清”目标,除了小亚郎生态湿地公园,喀什市相继打造丽笙酒店景观、儿童公园、体育公园等三个主题公园,全市绿化覆盖面积达到2794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0.67%。

    当前,小亚郎生态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对带动东城新区的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整个东城新区的产业集聚,创造绝佳的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喀什市,特别是对东城新区的完善、发展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如今,随着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逐年改善,有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水禽选择在此地繁殖、越冬。

    额尔齐斯河科克托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机盎然

    □亚心网记者张晨暄张丽霞

    蓝色的河湾,绿色的草滩,婀娜的森林,旖旎的沙丘……7月底,记者走进西北边陲哈巴河县额尔齐斯河科克托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看到的是生机盎然的景象。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功能,对新疆这样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来说,作用显得更为重要。

    作为中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滋养了科克托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提供的丰沛水资源成为国家阿尔泰山地森林草原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哈巴河县乃至新疆的生态平衡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成立于2005年2月的额尔齐斯河科克托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阿尔泰山脉南麓,位于国际性河流额尔齐斯河国内尾闾段、别列则克河沿岸及边境地带,总面积为70万亩,其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在这里,由荒漠、草原、草甸、沼泽、森林、河流、湖泊等多种景观类型孕育出的复杂多样的植被类型令人叹为观止。

    额尔齐斯河科克托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工作人员张保江介绍,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虽然生态景观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被誉为“戈壁翡翠”“荒漠明珠”,但仍然面临生态系统脆弱的局面。近年来启动的额尔齐斯河科克托海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项目采取巡护便道修建、生态输水渠维护、鸟类栖息地恢复、野生鸟类投食、育苗补植、河岸天然林植被恢复等修复工程,使湿地面积得以保护和扩大,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步得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湿地的功能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2015年8月,由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组织的科学考察队,在额尔齐斯河科克托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发现了一片目前为止全国最大面积的天然银灰杨古树群落。这些古树至少都有180年以上林龄,记录了当地自然气候、森林生态、历史文化变迁的重要信息,被誉为我国杨柳科植物的种质资源基因库,也是一个重要的自然遗产。同时,珍稀植物北方黑三棱和新疆区域罕见的兰科植物手掌参,也在此次科考中被发现。

    张保江介绍,目前,湿地自然保护区拥有珍稀植物,国家级保护植物,自治区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等,这些动植物物种对湿地的管理与保护、维持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每年4月和10月,是候鸟的迁徙季,湿地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三条候鸟迁徙路线中西侧路线上的重要节点,迎来成千上万的鸟儿在此栖息休整后继续迁徙。

    记者在湿地自然保护区采访时发现,长期居住在这里的哈萨克族村民,自发组成了一支湿地保护队伍,他们骑着马巡视着湿地的角角落落,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让森林与荒漠共存,河流与草原相伴,候鸟流连忘返,鱼儿怡然戏水,这美丽的自然画卷让人心醉。

    新和县湿地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亚心网记者石速通讯员朱志升

    “我在管护站工作快十年了,以前摩托托车巡护经常遇到这样的下雨天,看到这片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7月26日中午,一场大雨降临在新和县沙漠腹地的依干库勒湿地,正在此处巡护的新和县林业局公益林管护站副站长如孜·赛买提虽然浑身湿透,但心里很高兴。

    如孜·赛买提介绍,依干库勒湿地又叫野鸭湖湿地,是却勒塔格山季节性洪水散流在洼地上自然形成的湖泊,因常年有成群的野鸭,故名野鸭湖。此处湿地水草丰茂,为候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觅食和繁殖场所,每到迁飞季节雁鸭成群、鸻鹬齐飞,甚为壮观;目前已发现记录鸟类16目32科99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鹈鹕、斑嘴鹈鹕等16种,自治区级保护动物8种,主要常见的鸟类有大天鹅、绿头鸭、斑嘴鸭、赤膀鸭、赤麻鸭、苍鹭、普通鸬鹚、红隼、灰雁、斑嘴鹈鹕、黑水鸡等。

    “野鸭湖湿地不仅有野鸭和大雁,部分滩涂区域还生活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鹅喉羚、塔里木兔等野生动物。以前,因距离314国道不远,很多狩猎者开私家车进到湿地里面打猎、捡野鸭蛋等,还有牧民放牧,严重破坏了这里的生态自然环境。经过近几年的宣传和打击治理活动,湿地的生态恢复得到明显改善,非法狩猎也得到有效遏制。”如孜·赛买提说。

    据了解,新和县湿地面积20余万亩,湖泊14处,大多数为农区排碱渠溢水至洼地形成,少数为地下水位高于地面溢出形成湖泊,其中依干库勒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已被纳入地区6大湿地保护工程。主要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人工湿地3个湿地类,洪泛平原湿地、永久性咸水湖以及运河、输水河3个湿地型。

    为加强对湿地重点区域保护,新和县设立依干库勒湿地管护站,成立湿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突出重点加大对非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对湿地自然保护区非法侵占破坏、捕猎行为严厉查处。同时,结合湿地保护区的实际,充分利用“爱鸟周”“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日”“湿地日”等纪念日,制作展板、横幅,发放宣传单,利用广播、电视进行宣传,提高全社会保护湿地的意识,对影响较大的非法捕猎、违法侵占湿地案件进行了曝光,扩大湿地保护工作在群众中的影响力。2016年5月,新

    和县拟建《新疆新和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项目》顺利通过自治区评审。该县林业局和规划设计单位根据自治区专家的意见,对新和县拟建《新疆新和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项目》的总体规划进行了修改;2017年4月初,自治区林业厅将《新疆新和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及相关材料上报国家林业局,预计国家林业局将于2017年下半年对新和县拟建新疆新和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项目进行评审验收。

    “我们县招商部门将围绕县域湿地保护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外来投资商参与湿地保护开发建设,这样更有利于野鸭湖湿地的保护和生态恢复。如果能通过国家级湿地公园项目建设的审批,就会获得更多的资金加快湿地景点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预计3年至5年,野鸭湖湿地将成为地区鸟类的天堂和野生动物的乐园,更是大漠戈壁边缘一处亮丽的风景。”说起湿地保护前景,如孜·赛买提对该县生态自然环境恢复和发展充满信心。

    记者手记

    保护湿地就是保护生态环境

    □亚心网记者刘翔

    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上的千里冰川,在阳光的照耀下渐渐融化,顺着山川与沟壑汇聚成千万条涓涓细流。聚流成河,河水奔腾千里,在天山南北形成数百个河道和湖泊,从而造就一个个星罗棋布的湿地绿洲,为新疆的生态建设撑起一个个顽强的支点。

    有水就有绿洲与湿地,有绿洲与湿地,才会有树、有草、有动物、有人烟。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保护湿地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湿地关乎人类的未来。

    有资料显示,在过去的60多年中,新疆湿地消失过半,更为严峻的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水量大大增加,湿地保护工作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

    人类每一个微不足道的行为长时间累加起来,就有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一些昔日壮美湖泊成为生命的禁区,保护湿地已刻不容缓。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我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上,明确我区要积极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加强湿地保护建设。

    顶层的强力推动与基层的积极落实,使得新疆湿地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恢复。

    近年来,新疆各地申报湿地公园的积极性非常高,在积极申报的同时,各地也都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湿地、增加湿地面积,新疆的湿地保护工作已经走在西北五省区的前列。

    如今的新疆,幅员辽阔的土地之上,绿洲湿地不仅是生物资源的储藏库,还是周边城市的“加湿器”,更是不少周边群众的粮仓和钱袋子。

    人类守护着生态环境,造就一片天蓝水清,生态环境也自然会以同样的态度,还人类以生活富足,安居乐业。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