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新疆新闻 > 自强不息 积极努力,让每一天都能过得阳光温暖——记半截泉村残疾人胡斯曼
  • 自强不息 积极努力,让每一天都能过得阳光温暖——记半截泉村残疾人胡斯曼

    时间:2017-08-21 16:53:50  来源:亚心网  作者:冯元元

    亚心网讯(通讯员 冯元元)在半截泉村有这样一家人,他们虽身残,但志坚;他们有一颗向上的心,在不断改变命运。以前因为家里生活很困难,夫妻二人都是残疾,只能依靠乡政府、村委会的慰问及各类补贴、亲戚救济、包地款来维持生计,乡里、村里和工作队干部先后多次入户,给他们讲述了很多残疾户只要不怕吃苦,照样可以自强自力,勤劳致富的实例。

    经过几年的发展,他们一家虽不能拒绝命运的不幸,但已选择自强不息,从他们身上,让我们看到了刻苦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给我们拿出一家四口的合影照片,热情的给我们介绍,身为残疾人,他们对当前的生活很知足,也更加懂得感恩与回报。

    走进胡斯曼家中,屋内只有简易、陈旧家具和电器,墙面已经发黄发黑了,但有一面墙深深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贴满了金光闪闪的奖状,他非常自豪的给我们介绍着,这是他两个女儿努力学习得来的,两个女儿连年荣获三好学生、优秀学生荣誉,这是他们家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爸爸妈妈身体不好,干不动重活,养育我们很不容易,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家,为了我们长大,他们吃了很多的苦,我和妹妹从小就暗暗下决心,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考上大学,有好的工作,把他们接到城里住,让他们老了能过得幸福,我们要好好的报答他们”!这是胡斯曼年仅11岁的大女儿阿依努尔·胡斯曼在我们入户走访时对我们说过的一段话。

    今年61岁的胡斯曼,左腿先天性残疾,行动不便,是肢体三级残疾人,他的妻子阿合丽今年39岁,腿部先天性严重残疾,没有劳动能力,在村里有些残疾人不劳动,日常开销就靠残疾人补贴,而胡斯曼一家养了3头牛、12只羊,每天都拖着残疾的身体给牛羊喂草料,因为干活不便,行动过慢,他们比正常人起的更早,费的力气更大,现在他们靠牛羊养殖、承包50亩地以及残疾人补助金为主要生活来源,从未到工作队和村委会来要各种救济。7月、8月他们利用女儿们放暑假,一家人暂时搬到南部山区夏牧场阳洼滩居住,将牛羊转场到了山上,租了一个毡房,开了一个简易的牧家乐度假村,游客去了热情接待,为游客提供奶茶、羊肉、奶疙瘩等哈萨克族特色饮食,由于散客居多,收入也不固定,一个月只能收入1000元左右,他们通过自己的拼搏和努力,使家中的日子虽不富足,但很温暖。

    “我们两口子都是残疾人,乡上、村上和工作队的干部经常来走访,给我讲党的政策,鼓励我努力干活,我也享受到了党和国家的照顾,给我们两个人都发残疾人补贴,对我们家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帮助,像我们这样只有‘半个人’的身体,只要努力劳动,自立自强,照样能把生活过好,我的两个孩子很懂事,平时主动在家做饭、收拾房子,帮着喂牛喂羊,两个人每天抓紧时间学习,每次考试都很争气,我们觉得有这两个孩子很高兴,感谢党的好政策,也感谢学校对我们孩子的关心和帮助”!胡斯曼激动的说道。

    胡斯曼从对现实无能为力、安于贫困,到现在不等不靠,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深深的打动了工作队,工作队得知他家屋顶破损后,积极筹措5000元资金,为他维修好了屋顶。

    “我们家没有能力修房子,多亏了工作队,让我没有花一分钱就解决了房子维修的问题,感谢党,感谢工作队!”

    工作队队长马建新对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说:“胡斯曼和阿合丽两个人虽然是残疾人,但他们一家人努力克服困难,不等不靠,想方设法的辛勤劳动,增收致富,我们就是要在村里广泛的挖掘、宣传这样的典型,让广大村民们在帮助他们的同时,向他们学习,帮助他们把日子过得更好,为残疾贫困户解决了房子的问题,我们也能安心了,工作队就是要通过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的急事、难事和一件件实事,把党的关怀切切实实的送到村民家里!”

    说起自己的经历,胡斯曼只能用朴实的行动告诉我们,他在生活中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平静的心和乐观开朗的心态,学会接受现实,选准目标并义无反顾地朝前走,日子将会一天比一天过得好,温暖和阳光就能伴随左右。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