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新疆新闻 > 新疆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模式形成
  • 新疆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模式形成

    时间:2017-08-21 16:54:37  来源:亚心网  作者:张云梅

    三年转移815万人次,南疆占六成

    新疆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模式形成

    □亚心网记者张云梅

    从2016年2月进厂到现在成为车间班组长,阿依努尔·伊玛木的成长有目共睹,收入也从刚开始每月1300元增长到现在的每月2500元。

    “以前在家带孩子、养羊、种地,每天都灰头土脸的。现在我挣钱了,给孩子买衣服,给婆婆零花钱,还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真好。”近日,在喀什经济开发区新疆美丽奥服装有限公司工作的阿依努尔感慨地说。

    从农民到工人,带来的不只是身份的变化,更是生活的改善、头脑的风暴、理念的更新。我区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各种途径像阿依努尔一样,走出家门,走进广阔的天地。

    2014年以来,我区以南疆四地州为重点,以农村初高中毕业未就业青年劳动力为主要对象,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立足产业带动、立足就地就近、立足疆内解决、立足援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模式已经形成,转移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三年来,全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815万人次,其中南疆四地州占到了六成。

    差别化政策推动转移就业

    政策是实现目标的重要保障。2015年、2016年,自治区连续两年出台就业创业政策,通过实施差别化政策,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为鼓励农业经济组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自治区规定,农业经济组织吸纳南疆农村富余劳动力按企业和个人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种类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我区大幅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奖补标准,对南疆四地州农村富余劳动力有组织、成规模转移到疆内其他地区稳定就业的奖励,从每人30元提高到每人100元;到内地企业就业的奖励,从每人60元提高到每人300元;家庭夫妻以有组织形式到内地企业就业,时间超过9个月的,每对夫妻每年获2000元奖励。差别化政策的激励效果明显,仅2016年,南疆地区有347对夫妻到内地企业就业,提高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稳定性。

    作为重点群体,我区对南疆四地州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高校未就业毕业生、“两后生”和农村劳动力进行重点培训,(上接1版)其中对少数民族“两后生”实行国家通用语言和职业培训全覆盖。

    我区还对技工院校学制教育实行倾斜政策,南疆四地州技工院校学生可享受免学费、免住宿费、免教材费以及每人每年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政策;其他地区学生实行免学费,享受每人每年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政策。

    让每个农村劳动力有活干有钱挣

    转移到企业就业,是今年我区实施喀什、和田两地三年转移十万人就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自治区党委对这项工作的部署,4月24日,喀什、和田两地首批1000人转移至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就业。到6月底,喀什、和田两地共计转移城乡富余劳动力近1.9万人。

    除疆内解决就业外,我区还根据少数民族群众的特点,以就地就近为主要形式,多渠道、多形式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努力使每个农村劳动力都有活干、有钱挣,逐步增加非农工作时间和工资性收入。一方面大力推行“卫星工厂”“民生坊”吸纳就业,扶持农村劳务合作组织带动就业,支持农业经济组织发展扩大就业,推动到产业(工业)园区稳定就业,鼓励发展小微企业创业,推动短期季节性务工,促进就地就近“家门口”实现就业;另一方面,加强疆外转移对接和管理服务,有效推进南疆劳动力整建制转移内地企业就业。三年来,政府有组织整建制累计转移内地企业就业4.1万人,年均转移1.4万人。上半年,南疆四地州转移79.9万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53.2%;整建制有组织到内地就业1258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62.9%。

    职业技能培训有力支撑转移就业

    掌握一技之长,是就业的重要保障。为了让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够掌握一技之长,我区在南疆四地州和伊犁州45个县市建设了53个培训站点,104间标准化培训教室,采取“语言+技能+就业岗位”的形式,重点对少数民族青壮年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培训,提高就业技能。

    纺织服装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方面功不可没。为此,我区大力实施纺织服装产业专项培训项目,围绕自治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和当地企业用工需求,结合农村劳动力就业意愿,大力开展纺织服装企业岗前培训,并给予一定标准的培训补贴。

    今年,我区掀起固定资产投资热潮,与之相适应,我区开展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促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明确要求自治区“固投”项目及国企、援疆企业项目的普通基础工作岗位吸纳新疆籍劳动力比例不少于90%。重点对南疆四地州农村劳动力以满足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用工需求和脱贫增收致富要求为根本目的,组织开展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