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新疆新闻 > 新疆医联体建设将由政府“掌舵”全面升级 ——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相关领导解读《自治区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方案》
  • 新疆医联体建设将由政府“掌舵”全面升级 ——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相关领导解读《自治区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方案》

    时间:2017-08-22 16:55:18  来源:新疆日报  作者:

    新疆医联体建设将由政府“掌舵”全面升级

    ——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相关领导解读《自治区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方案》

    近日,我区出台《自治区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今后医疗联合体的建设不再是各医疗机构抢占市场先机的“跑马圈地”行为,而将由政府主导、统筹规划,以调整优质医疗资源结构、优化其布局,使优质医疗资源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最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更好地满足各族群众卫生与健康需求。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彭永就此《方案》作了解读。

    政府主导启动多种形式医联体建设

    《方案》提出,在医联体建设的组织模式上,在城市,以管理、技术、人才、信息等为切入点,主要构建医联体和专科联盟;在农村,以县乡村一体化为核心,主要推进医疗共同体建设;在边远贫困地区,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为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提供支撑。

    “首先,今后我区医联体的建设将由政府主导和统筹,再也不是各医院的自主行为。”彭永解释说,在城市主要将组建医疗集团(1+X医联体),其中以自治区人民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龙头,联合若干自治区级和地(州、县、市)级医疗机构组建两个自治区医疗集团;各地、州、市由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牵头,组建地(州、市)级医疗集团。医联体内以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等为纽带进行合作。

    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探索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与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效衔接,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同时,根据不同区域医疗机构优势专科资源,以若干所医疗机构特色专科技术力量为支撑,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区域间若干特色专科联盟,形成补位发展模式,重点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

    而在边远贫困地区将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鼓励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同时充分发挥我区中医民族医特色优势,组建自治区中医民族医联合体。

    医联体让群众看病更便捷、更省钱

    医联体建设将给各族群众带来哪些便利?彭永用放心、便捷、全面、省钱八个字作了注释。

    彭永说,建设和发展医联体的目标之一就是充分发挥三级公立医院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利用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最终构建起有序的分级诊疗模式,实现基层首诊。

    “建立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使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才能推动各医疗机构提供更为高效、优质的服务,吸引患者、留住患者。”彭永举例说,在医联体内建立转诊绿色通道,上级医院对基层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同时,为基层就诊患者提供便民惠民政策。对部分慢性疾病签约患者提供不超过2个月用药量的长处方服务。鼓励通过延伸处方、集中配送等形式加强基层和上级医院用药对接,方便患者,让群众享受就医的便捷。

    “我区将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重点,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同时,由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牵头,吸引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不同功能的医疗机构加入,围绕群众健康需求,推进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使医生不仅“管治病”,更“管健康”,让群众得到一体化、便利化的疾病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性服务,也就能让群众获得更为全面的服务。”彭永说。

    “让群众看好病也要少花钱。”彭永解释说,将对医联体实施医保打包预付,医疗机构原来的收入变成了成本,可以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制不合理费用,并努力维护群众健康,让群众少生病。另一方面,通过医保经济杠杆作用,合理设定报销水平差距,引导参保患者有序就诊,患者在医联体内能够看好病,减少了跨区域的无序流动,也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

    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方案》明确,将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全科医生培养。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结核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等为重点,在医联体内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以需求为导向做实签约服务,2017年把所有贫困人口纳入签约服务范围。

    彭永介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原则上为全体居民。而现阶段,我区将从医疗和长期护理照顾需求较大的部分重点人群起步,主要覆盖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0岁—6岁儿童,慢性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脑中风康复期、腰椎颈椎退行性疾病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居家康复者、晚期肿瘤维持治疗的患者、长期卧床者、残疾人、贫困患者、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以及其他有签约服务需求的居民,逐步扩大到普通人群。

    家庭医生团队原则上由全科医师和健康管理人员组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要时可以聘请二级以上医院主治医师(含中医民族医师)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

    彭永介绍,目前,我区14个地州市全面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至5月底,全区已组建家庭医生团队7037个,常住人口签约人数为703.22万人,签约率34.43%,重点人群签约280.59万次人,签约率为49.75%,贫困人口签约服务率35.4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含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预约诊疗和转诊服务、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家庭病床服务。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