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内蒙古新闻 > 将中心城区打造成国际化、特色化、现代化的魅力城市
  • 将中心城区打造成国际化、特色化、现代化的魅力城市

    时间:2017-04-10 20:49:14  来源: 呼伦贝尔日报  作者:

    ——优先发展中心城区的思考

    呼伦贝尔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梁劲松

    一、中心城区的自然底色

    中心城区“三山环绕、两水中流”的建城条件十分难得。山虽不高,但在平坦地貌上遥相呼应,起伏有致、层次分明;河虽不宽,但一条绕城而过,一条穿城而行,滨水临河、灵动异常。城市依河而建,东山、西山、北山是天然的城市边界,沿河水泡子、湿地与两河本身构成了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东、北、南三个方面百公里左右是大兴安岭林区,向西是呼伦贝尔大草原,气候虽然寒冷,但降水充沛,大部分林区树种在此均能成活。

    城区两河沿岸地势平缓,适于建设。平缓地形中略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地势。城市道路、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容易摆布;城区南部伊敏河上游建有红花尔基水库,东部海拉尔河上游沿线在建扎敦河水库,长远来讲城市供水(包括生活和工业用水)保障性较强。城区四周的生态系统保持相对较好,天然野生状态的生态景观大部分完好。只要规划得当、建设得体、管理到位,与城区内既有建设内容衔接好、呼应好、融合好,中心城区具备做出既淳朴又现代、既粗犷又细腻、既美观又宜居的山水交融城市的基础条件。

    二、中心城区发展的客观分析

    中心城区建设成就有目共睹,但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简单分析如下:

    一是城市规划系统性不强。海拉尔主城区、新区、鄂温克旗巴彦托海镇等区块行政主体不同、建设年代不同、产业基础不同,各个时期都有各自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城市规划设计不易衔接,导致一体化发展成效不明显。

    二是规划管控刚性约束不严格。老区内形成许多“见缝插针”式建筑,私搭乱建、违法违章建筑大量存在。许多项目遇拆迁阻力,迁就项目业主意见,随机调整规划设计,造成遗留问题较多,影响整个城市景观效果,城市建设改造难度很大。

    三是新区开发和老区改造缺乏统筹兼顾。急于拓展城市空间而忽视对旧城改造的投入,造成老旧小区、城边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公共环境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市政设施更新落后,旧区欠账不断积累、短板愈加明显。尤其是没能在房地产市场发展黄金期发挥市场作用,借助商业开发解决城市棚户区问题,导致现状城市棚改压力过大。而新区产业空心化问题突出,发展思路和前景不清晰;配套公共服务和商业设施不全,造成人的居住意愿不强,没有达到疏解老区压力的功能。

    四是城市建筑整体效果有待提高。街道立面、建筑外观定位、风格、色调体现不明显。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体现的不突出,尤其是民族元素符号运用过于简单、直接。伊敏河两岸、主要街道等重点区域建筑控制缺少系统性、协调性。山水城市天际线塑造轮廓不清晰,城市整体视觉效果平淡、识别性不强。

    五是城市管理滞后。城市管理精细化、信息化程度低。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仍以人为主,管理能力和水平有限。老城区户外广告牌匾色彩、规格、材质混乱,沿街立面景观效果差。五马六乱等问题突出,城市平面和立体空间效果不舒适。

    六是城市公共空间布局不合理。老城区市政路网改造进程慢,道路通达性、疏导功能差。不同地段、分时段交通拥堵现象严重。非机动车道、慢行系统不健全。城市绿廊、绿道不成体系,公园广场布局少、不能满足周边居民需求。城区总体绿量不足、绿化单一,樟子松、云杉等针叶树种栽植过多,景观缺乏亮点。新区路幅宽、密度低,广场规模大、草多树少,利用率低,运行成本高,亲近感差。

    七是建设与生态融合注重不够。城市开发建设边界不清晰,人为开发活动导致城市周边山体植被、水系、湿地等自然环境不同程度受到破坏。建筑垃圾和挖沙采石对海拉尔河河岸和东山林带生态影响严重。

    三、中心城区建设的几点想法

    结合中心城区现状问题梳理,就落实中心城区优先发展战略,提升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的品质和内涵,谈五个方面的想法。

    一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

    规划要统一、管理要统一。按照一体化的思路,形成一个类似京津冀协调发展的联动机构,统一协调、调度各地区的发展进程。借助本轮城市总规修编以及城市景观风貌控制、城市双修、市政网等专项规划,对各区块定位、整体风貌、城市设计、建筑风格统一协调布局。对伊敏河沿岸、东山、西山山体周边以及城市重要节点、重点区域的天际线、色彩、高度、公共空间布局要有一个整体控制。对给排水、供热、燃气等管网和绿道、绿廊、路网等基础设施要统一建设标准、维护运营标准。对户外广告牌匾、标识系统等规范标准,严格组织实施,避免造成新的矛盾对比。

    景观设计要多样、建设特点要多样。城市是由各个街区共同组成的,强调总体风貌、色调的同时,每条街道景观营造、建筑外观上应该体现各自特色、各显魅力。要加快特色景观环路、风情滨河路、精品大街、绿色景观大道建设。细节上要处理好外立面构件、形式、民族元素与建筑体量比例关系。要注重低层建筑顶面的设计,尽量避免简单蒙古包、撮罗子上屋顶等做法;空间效果上要注意前后左右的衔接,高低有序、错落有致,体现出自然美、和谐美,形成好的街景、好的区域特色、好的城市风貌。

    二是开发建设与生态和谐相结合。

    开发建设方面要做好“边界定下来、强度降下来”两方面工作。划定城市边界,要按照人口规模倒推用地规模、锁定范围,禁止占用城市周边林地、草地、耕地,破坏周边生态环境。降低开发强度,老城区改造要控制建筑密度,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增加社区和街区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既能合理拉开城市框架,又能提高城市空间的开放性、宜居性、舒适性。新城区要转变建设宽马路、大广场、大绿地的观念,以满足交通疏导功能、提高景观效果为目标,合理布局路网密度和宽度;重点建设功能完善、设施配套、方便居民的商服、教育、文化、卫生以及公园广场等公共公用服务设施,让人能住的进来。

    生态和谐方面要对“三山两河”生态状况开展综合评估。要加快开展东山、西山山体植被和海拉尔河、伊敏河、辉图哈日诺尔等自然水体、湿地的综合评价和修复工作,细化形成具体的工程措施。按照项目类型、规模,落实建设主体、筹措建设资金、安排建设时序,锁定阶段性目标、完成时限,大力推进。城市建成区要结合居住小区改造、公园绿地广场建设、道路改扩建等项目实施,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使之更宜居。

    三是新区与老区、建新与修旧相结合。

    新区建设要坚持目标导向,严格按照规划执行。城市设计是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目前河西新区基本成型,河东新区开发空间也很有限,为了加强规划的刚性约束,应该直接搞城市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新区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单体建筑设计方案必须在形体、色彩、体量、高度等方面符合新区设计要求。不能再让规划迁就项目,形成边招商、边建设、边修改的不利局面。

    老城区改造要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通过综合评估找出问题,编制城市修补、生态修复规划和以社区、街区为单元的控规和设计。提出完善城市功能、补齐民生短板、加快生态修复的解决问题措施。将地下管网、地面路网、街道景观、建筑立面、户外牌匾、交通标识等建设改造工作编制具体项目。一个区域、一条街道、逐个小区的整体协调推进,补足功能、修复容貌。尤其要借助城市棚改,加快实施城中村、城边村、城郊村以及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充分利用好棚户区改造征拆空间,统筹周围现有居民住宅小区分布做好地块规划设计。合理确定社区和街区公园、广场绿地、停车场,满足周围居民日常休憩、健身需要。拟建项目要按照城市设计兼顾既有建筑景观、外形、色调等进行方案设计,力争做到整个区域的协调,避免因反差过大造成新的愈新、旧的越破等矛盾。

    四是增加与减少相结合。

    增加方面。以完善功能为目标,增加公共公用服务设施,提升人性化水平。要增加绿量,加大社区、街区公园建设,利用弃置地建设街头巷尾绿地。通过打通沿河路、断头路、背街巷道和优化路网断面,提升路网密度、微循环能力,提高疏导能力和景观效果。借助公园广场建设,建设慢行系统,加快道路标识系统建设。加快生活垃圾转运站、水冲式厕所、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和收运体系建设。整合利用国土、公安等现有信息系统,加快形成数字化城管平台,推进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建设。

    减少方面。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拆除违章建筑,遏制违法建设行为。开展户外沿街牌匾整治、清除墙体和门窗广告,大力实施五马六乱整治。制止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随意堆放。减少不文明出行、生活习惯。开展弃管物业小区治理,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建设。

    五是专家意见与群众呼声相结合。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需要专业的设计、专家的意见。但每个城市、每个地区都有其自身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地方风俗习惯和需求意愿。人是城市的主人,城市建设为人民,城市建设管理的评判最权威的是群众,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城市建设改造要多听群众呼声、意见。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要格外谨慎,不能草率行事。凡经调研多数群众不赞成的做法,纵有多少理由也不能勉强或急于去干。因为我们的威信还不高,还需要用一点一滴的努力去改善我们的形象,赢得群众对我们的支持。

    中心城区优先发展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配合。我们将在今后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形成好的思路,完成好职责内的工作,做好各项事业的衔接,共同努力将中心城区打造成国际化、特色化、现代化的魅力城市。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